(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64675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村 庄/茹孝宏

点击率:4563
发布时间:2016.06.20

  这是湟水谷地东部的一个村庄,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我少儿时代的记忆里,这是一个纯朴、自然、和谐而又富有独特情趣的地方。

  村庄的中心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几条村巷的一端都连着街道,另一端则通向各不相同的去处。村庄有几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的二三十户人家都居住在同一条巷子里。村民们的居所多为老式的四合院,每院都住有两三户人家,院内有一两棵沙果树或软梨树。也有单户独院的,院内一般只有北房和西房,空闲地较多,果树自然也多一些。院外的猎圈里,猪哧哧地拱着地皮,或是哼哼地叫着。院内院外都有几只鸡慢慢悠悠地觅食,或是连跑带飞地争啄一只虫子。

  村庄有田野,山峦。田野里山坡上,羊咩声牛哞声骡鸣声马嘶声驴叫声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它是村庄生命的律动。村庄还有树木,小河。树木,使村庄显出几分生气;小河,使村庄透出几许灵气。

  村庄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鸟类为伴。就说我家吧,屋檀上有燕子巢,椽缝里有麻雀窠,有时野鸽子也栖身于屋檐下。每天天色微亮,我都是被那啁啁啾啾的燕语雀声叫醒的。每次我在屋院里撒秕粮喂鸡,麻雀、燕子,甚至还有野鸽子便来争食。有时一些胆大的麻雀还进屋子里飞上跳下的觅食。杜鹃、喜鹊也常能见到。杜鹃每年都赶着农事节令飞落到屋檐上“长高、长高”地啼鸣,喜鹊“恰恰恰恰”的叫声则一年四季不绝于耳。盛夏的艳阳天,我们全家人在庭院里的软梨树阴凉里围坐着小圆桌吃中饭,院内院外鸟啼雀叫蝉噪蛙鸣的天籁之音,简直就是为我们奏响的一曲优美动听的田园交响乐。这种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该是一种多么宜人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情境啊。

  村民们之间是真诚融洽的。人们虽然都过着缺肉少油粗茶淡饭的日子,但谁家炒一顿带荤腥的菜,总要给住同屋院的端去一碗。年头节下,左邻右舍都要互相端去一碗菜和两碟馍馍。一到腊月,庄院们家里隔三岔五就有宰猪的。谁家上午宰猪了,下午就分两三次轮番请庄院们去吃肉。每次都是先吃一小碟猪肝,再吃猪肉,最后吃杂碎。请吃完后还要打发孩子给有老人和不宰年猪的家里送去一小块肉和一碗杂碎。有一年我家宰了一头有一百来斤肉的猪,请吃送完后自家只剩下二十几斤肉,可父亲坦然地说:“二十几斤肉过年足够了。”谁家人病了,庄院们都去探望,有时还帮着照顾病人。那一年我患病卧炕不起,同屋院的西房奶奶给我驱邪禳解喂药灌汤,同母亲一起忙活了好几天。同屋院里谁家的人都出去了,房门都不上锁,互助很信任,无需猜忌和提防。

  谁家有大活儿苦活儿,大家都会帮着干。每家每户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自留地,其种植结构一般都是粮菜各半。种粮食最大最苦的活儿是碾场,种蔬菜最大最苦的活儿是从小河河滩里往自留地里背沙子。要是谁家有这类活儿,庄院们便利用傍晚队里收工后的时间去帮忙,一家的活儿大家干,一会儿工夫就干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了。对于村民们来说,一辈子最大的事莫过于打庄廓盖房屋了。要是谁家干这事儿,庄院们宁可少争些工分,也要去帮几天忙。倘若遇到生产队的农活特别紧张,队长就会把大家分成两套人马轮番帮忙,做到公私两不误。这时候,每个工匠每个人都会各展其才各尽所能,力争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圆圆满满。你看,那木匠将每根梁檀柱椽摆过来翻过去,认真仔细地量其长度修其面目,尤其是将每一个卯眼和榫头砍了又砍修了又修,将它们对接的松紧度试了再试,直至严丝合缝非常熨帖为止。泥水匠每垒一块石头,每放一块土坯都是瞄了又瞄瞅了再瞅;抹墙时抹了又看看了再抹,直至把墙砌得结结实实端端正正,抹得平平展展光光溜溜为止。铺扦子的细致活儿都是老把式们干的。他们把提前劈好的手指粗胳膊长的木扦子一个一个铺放在椽格上面去,既不留下漏土掉泥的缝隙,又不使木扦子重叠而造成浪费,铺完后从下面看上去,平展密实线条分明,宛若图画一样。他们做事时负责、严谨、细致的样子,使我这个因浮躁粗疏而导致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的人感到惭怍和汗颜。

  那时生活不仅穷困,也很单调,但觉得有趣的事是挺多的。我们一帮孩子们不是爬树翻墙上房揭瓦掏雀蛋捅蜂窝,就是跑到小河里捉小鱼打水仗,有时还爬上小河对面高高的柴墩山上追野兔逐獾猪,一天到晚疯疯癫癫乐此不疲。偶尔街道里停辆汽车,听到消息的大人小孩都跑去围着看稀奇。汽车开远了,只见汽车屁股里冒出的团团烟雾而不见汽车的影子了,但大家还在踮足伸颈地眺望着。之后我们几个孩子们给没赶上看汽车的小伙伴们胡吹海侃,他们越听对我们越羡慕,我们就越吹越来劲了。倘若哪天后半夜生产队的老骒马产下了一头小马崽,天一亮消息就在队里传开了。于是大家就满怀喜悦争先恐后地跑到饲养院里看小马崽。小马崽一会儿把头伸进老骒马胯下吃奶,一会儿享受着老骒马舔舐的温情和母爱。大家围站成一个圈儿看着,指着,说着,笑着,以至几天以后小马崽还成为队里人在田间陌头村巷家院里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我想,那时人们对一匹小马崽如是重视如是感兴趣,除了小生命的可爱为人们精神上所带来的愉悦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一匹马为农村所创造的价值或所带来的益处吧。

  倘若谁家娶新媳妇,那就成了整个村庄的大喜事了。东家要在两天前把庄院们请来,先由大家推选出大东爷(即婚礼总负责人)、帐房先生以及属相与新媳妇相生的娶亲人(两名男的)和接亲人(一名女的),然后由大东爷给每个小东(即帮东家做具体事情的人)分工,安排好具体事务。第二天庄院们抬桌子搬凳子凑碟碗找酒具,忙忙碌碌地做准备工作。新媳妇是亮半夜娶进门的。这天一大早,东家大门、房门及檐柱上贴有长长的红对联,庭院里高悬着圆圆的红灯笼,庄院们里出外进说说笑笑,年轻人们都想在第一时间一睹新媳妇的芳容,便借故到新房里找东西,从新房里出来后几个人便忙里偷闲挤眉弄眼叽哩咕噜好一阵子。我们几个孩子在新房门口踅来踅去,极想看一眼新媳妇又怕羞不敢进去看,偶尔硬着头皮大着胆子捋开门帘往里瞥一眼,就赶紧又羞臊又高兴地跑到大门外去了。几个年事已高的尕脚阿奶们自带小凳子坐在这条小巷子的某家大门口,一边往东家大门口张望,一边嘟嘟哝哝地说着什么,看见我们几个孩子就喊过去拽住衣角问:“新媳妇见了没?长着攒劲不攒劲?”

  婚礼场面程序繁多,但显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女方亲戚和男方外家爷(即新郎的舅舅)到来时要在大门口鸣炮敬酒迎接,此称接客。将亲戚请进屋里坐定后,先给每人端一茶碗放有两颗红枣的茶,此称空茶。空茶喝完后重新抹桌倒茶,并端两碟油炸馍馍,此称油茶。油茶喝(吃)完后端两碟花卷两盘菜,此称便菜。之后便由赞礼及陪伴让客入席,依次让冰翁大人(即介绍人)、男女双方外家爷、女方来客、娶亲押马者、等辈晚辈亲戚赴位入席,要让冰翁大人、男女双方外家爷押主席(男方冰翁大人和男方外家爷优先),此称让客。之后把亲戚们都请到院子里,女方主事人请男方的一小姑娘开嫁妆箱,然后摆出嫁妆,让男方及亲戚和庄院们观赏,此称开箱摆嫁妆。之后女方主事人拿出新帽子新衣裤新鞋袜让新朗穿戴,此称冠戴新朗。接着女方请亲家母装箱,亲家母便端一饭盘核桃枣儿及一些纸币硬币装进箱底里,然后女方又将嫁妆一一装进去,此称装箱。之后还有吃席、“打擂”、“送客”、“闹洞房”等程序。其中“打擂”是为了让宾客和庄院们尽兴酣饮,以增添喜庆气氛。先是在庭院中心摆上一行长方形桌子,上面摆好盛酒的碗和杯子,此称“摆擂”。中间摆着一个大碗,称为“月亮”,两端分别按大小先后对称排列着大茶碗、小茶碗、大酒杯、小酒杯,此称“星星”。碗和杯子排有七个,即称之为“七星擂”,排有九个,即称之为“九星擂”。一般摆“七星擂”的见多,也有摆“五星擂”和“九星擂”的。“擂”摆好后,女方的来客坐在桌子一侧的宾客席上,男方的来客和庄院们坐在另一侧的主人席上。宾主双方各选一位年尊辈长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保擂官”,主持“擂台”,商定“打擂”的规矩。之后宾主双方各选出一人坐于两端划拳饮酒,此称“打檑”。“打擂”有许多规矩,如“谁挖窝窝谁刨土”(即每次划拳的输方必须饮完所有碗和杯子里的酒)、“‘月亮’可以代”(即中间大碗里的酒可以让自己一方的人代饮)等,既定规矩都由“保擂官”监督实施,违者罚酒。每两人“打擂”一次叫做“一擂”,三次叫做“三擂”。一般都是连打“七擂”或“九擂”,至少也要打“五擂”。其中第一“擂”叫做“开擂”,一般要由男女双方的冰翁大人“开擂”,也有由男女双方外家爷“开擂”的。最后一擂叫做“收擂”,一般要由两亲家“收擂”。“打擂”如两军对垒,划拳行令,意趣盎然,热闹异常,它把农家婚礼喜庆的场面推向了极致和高潮……

  村民们对社火是钟爱有加的。每到腊月,村小学的锣韵鼓声一响起来,就意味着社火的准备排练已经开始了。《小唱》组、《旱船》组、《高跷》组、《高抬》组,《龙灯狮舞》组等都有村里人公认的领头人,每个组的“身子”(即演员)都要经过严格挑选,而每个装“身子”的人都感到荣耀和自豪。各组的人马都起早贪黑睡寝忘食地准备排练,各组的节目每年都要力争拿出些新招数摆出些新名堂来,所以每个细节的训练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

  那时周围的许多村庄都不耍社火,加之本村的社火影响力大知名度高,所以正月里耍社火那几天,街道里的人从一大早就熙来攘往摩肩接踵,及至社火正式出演时,街道两边就形成了两堵厚厚的人墙。快看,社火过来了。彩旗猎猎迎风舞,锣鼓咚咚震天响。“前场”之后,各个节目便“一”字儿排过来了。《小唱》“身子”都由中青年男子、少妇和大姑娘装扮。那男“身子”把《织手巾》的调儿吼得干亮干亮,把扇子扇得滚圆滚圆;女“身子”则把面庞笑成了一朵朵粉嘟嘟姣艳艳的桃花,把腰肢舞成了一枝枝柔韧韧软闪闪的柳条。接着乘坐渔妇的《旱船》伴着悠扬的《搬船调》,在艄翁的带领下悠扬自得地荡过来了。忽然起风了,船儿上、下、左、右摇摆着,艄翁紧张吃力地摇橹,动作变得激烈了。霎时巨浪迎面扑来,船儿被迫后退,继之卷进了漩涡,船儿在水面上滴溜溜打转转……这时艄翁紧密配合船儿的颠簸、旋转等动作,做一些技巧性动作,以示与风浪搏斗的情景。终于战胜了狂风恶浪,他们又恢复了平稳的荡舟动作,继续唱起了悠扬的《搬船调》。《旱船》刚荡过去,那古朴婉约的《八大光棍》,身着古装、潇洒飘逸的《高跷》,演绎神话、神秘玄妙的《高抬》,雄劲的《龙灯》,被白乐天描述为“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的《狮舞》,风趣幽默的《妖婆》,滑稽谐谑的《大头和尚》等节目相继表演过来了。这时,长长的一条街道变成了神话与现实交汇、古人与今人对话、历史与当前碰撞的殿堂,变成了村男村女们演绎人生风彩的舞台,变成了千人万人的乐园。

  村庄在白天耍罢社火后,晚上还有走街串巷挨门逐户送社火的习俗。村里人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流传着一种说法,即社火来家里转一圈,就能服瘟降魔,保佑人畜四季平安。所以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对接社火格外虔诚格外重视,而送社火者也表现出真心诚意,绝不敷衍了事。社火送到谁家里,谁家里都要放炮搭红煨桑化裱,还要给送社火者递烟敬酒劝吃劝喝;送社火者给谁家都要使劲敲几下锣鼓,唱几段“前院里灯,后院里灯,前院后院都是灯;前院里栽的摇钱树,后院里放的聚宝盆”“花鼓儿圆,花鼓儿圆,花鼓儿两面铁钉盘;一面儿盼着万家富,一面儿盼着太平年”之类的祝福秧歌。听着这些祝福秧歌,接社火的一家人仿若看到了来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景象,因此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幸福之中……

  我现在栖居的小城离我的村庄并不遥远,十天半月便可回去一趟。但村庄曾孕育和培植我生命的底色,塑造和锻铸我气质的背景似乎愈来愈浅淡、愈来愈模糊了。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