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19695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曾经的河湟游戏打梭棒/董得红

点击率:1928
发布时间:2020.12.06

打梭棒也叫打梭儿,简称打梭,是河湟农村男孩

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尤其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们。

每年深秋场碾完了,打麦场就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场。

可打麦场上玩游戏都背着家里大人,大人们看见自

家孩子在场上玩,就会尖着嗓门,叫着乳名要孩子回

家干活。孩子们平时上学,回到家里就有干不完的农

活等着自已。一年四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农活,书包

刚放下,就从蒸笼里拿一块馍,背上背篼边吃边走向

田野,夏秋季节多半是给牛羊割草、挖猪菜,冬春季

节以拣拾牛马粪为主,还要背土垫圈、扒炕灰,一年

四季很少有闲暇的时间,玩游戏都是在田野干活时

乘大人们看不见偷偷玩。玩的最多的是打梭棒,既简

单又刺激。而玩得最开心的是进入腊月和过年那几

天,怎么疯玩大人也不管,于是过年的打麦场成为孩

子们打梭棒的欢乐海洋。

那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生产队那会

儿,那时农村孩子们没有钱买玩具,其实商店里也没

什么玩具买。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造。打梭棒是一种

不受年龄和人数限制的游戏,场面热烈,玩具简单,

只要有宽广的场地,一根长约五六十厘米,粗四五厘

米的木棒,削去外皮,打磨光滑,手里握着舒服,再加

一根长 5 厘米,粗细与长木棒差不多的短木棒,长木

棒叫梭棍,短木棒就叫梭棒。梭棍梭棒都取材于村边

的榆树或柳树,有时也用杨树。只是杨树木质软,经

不起打,尽量选用木质硬的。梭棒也有做得很精细

的,中间粗,两头尖,打磨得很光滑。有了这两样工具

就可以开始玩了。游戏开始前,先由大家推选出二名

颇有威信的孩子作为队长,再将人数用一种大家公

认的平等方式平均分成两队。平等的方式有好多种,

可以用随机同时间出手心手背的方式,也可以由两

个队长分次挑选的方式选人。队分好后两个队长就

用轮梭棍的方式确定谁先打梭棒,谁接梭棒。轮梭棍

就是两个队长分别在梭棍上用拳头一人一拳头的距

离往下轮,轮到谁握的是梭棍末端,谁就取得打梭棒

的主攻权,另一方为防守。打梭棒的输赢还在于整个

过程中双方的竞争。确定谁打谁守后,正式比赛就开

始了,先在打麦场的一边用土围成一个马围勃大小

的土圈叫“梭窝”,先打的一方选出一人打梭棒,其他

87

俪人·西部散文选刊

人旁边观战。接梭棒的一方全部人马散布在离打梭

棒人约三五十米远的地方,双手端着帽子,没有帽子

的就脱下衣服接,若天冷得不敢脱衣服,只好用手

接。接梭方个个双眼紧盯着打梭人即将打出的梭棒。

打梭人右手紧握梭棍,左手拿起梭棒的一端,照着梭

棒露出的一端用梭棍狠劲击打,受到猛力打击的梭

棒便飞了出去,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圆弧,接梭

方的人手端着帽子,眼睛紧盯着从空中飞来的梭棒,

不顾脚下的坑坑洼洼,迎上去接住梭棒。用手接梭棒

的,接住梭棒之际,两手被打得生疼,就两手互搓,以

减轻疼痛。一般梭棒接住的机会少,接不住的机会

多。梭的输赢是按“ 9 ”累计计数。接梭人若用帽子、衣

服或赤手接住梭棒,就算 5 个“ 9 ”。若接不住落到地

上,接梭人就得捡起梭棒从落地的地方将短梭棒往

梭窝里扔,打梭人拿着梭棍进行拦截。若接梭棒的人

把梭棒扔进梭窝,打梭棒的一方就算输了。攻方变成

守方。若接梭人将梭棒未扔进梭窝而扔到一旁,打梭

人就从梭棒落地的地方用梭棍一棍一棍地向梭窝直

线方向量计“ 9 ”。接梭方派队员进行监督,量梭人不

能走曲线,更不能梭棍在原地打空转多计数。若量梭

人耍奸多记数,接梭一方全部人马跑来监督,重新量

计。若打梭人拦截成功,将梭棒拦出去,就从拦出落

地的地方计算“ 9 ”。有时候拦截的距离比打出去的还

远,就会计很多的“ 9 ”。而接梭人若接住被拦截的梭

棒,就会计入 18 个“ 9 ”。打梭人若失手打空了,也算

打败了,就得换打。接梭人若把梭棒扔到梭窝的边线

上,就叫“牛吃水”,不算打梭方败,也不算接梭方赢。

就用一种技术难度较高的打法解决。要求打梭方只

用一只手同时将梭棍和梭棒握在手里,采用一定技

巧与力道,将短梭棒向空中上方抛出,与此同时,梭

棍出击,将梭棒击向接梭方。这种打法如没有一定的

聪慧、心态与技巧,就会击不准梭棒而失败。打梭方

变为接梭方。

时令已进入腊月,庄稼人逐渐闲下来,学校已放

寒假,大人们不再逼孩子们去干农活。空旷的打麦

场,冬日的艳阳高照,孩子们打梭棒的游戏正在紧张

进行,甚至年轻人、中年人也加入打梭棒。一阵阵喝

彩声此起彼伏。打梭游戏中有时也会发生意外,紧张

而激烈的打梭声不时引来人们观看,就连大人也经

不住那热闹场面的诱惑,坐在一起,一边观看孩子们

打梭,一边用旱烟瓶“吧嗒、吧嗒”地抽烟,抽足了轻

轻地在千层底的鞋帮上敲掉烟灰,就东一句西一句

的闲扯起来,一边看孩子们打梭。妇女们听到场上的

热闹声,也拿着针线到场上边走针纳鞋底,不时地抬

头看一眼从空中飞过的梭棒。梭棒越重就打得越远,

落下来的力量越猛。有些愣头小伙子们就从河滩的

黑刺林里挖出黑刺的根瘤,做成梭棒又重又结实,打

得远,又耐打。但往往有时候会闯祸,打出去的梭棒

不长眼睛,重重的砸在坐在打麦场上一边看孩子们

打梭,一边抽着旱烟袋聊天的老人的眉脸上,殷红的

鲜血立即流出来,老人摸了一把钻心疼的眉脸,咬咬

牙说: “没事儿,没事儿!”,说话间有人从身上穿的棉

衣中找出一个磨烂的窟窿,撕出棉花,手拿艾草编织

的引火绳的人厥起嘴使劲吹吹火头,那火头立即红

的快要燃起来,撕出来的棉花在火红的火绳燃烧下

立即变成黑灰,等不及棉花灰凉冰,就撒在了流血的

眉脸上,那血一会就停止了流动。人们似乎忘记了刚

刚发生的惊险的一幕,打梭又恢复了正常。有时候打

伤了急忙找不到棉花,人们就随手抓起一把粘土撒

在伤口上,嘴里念念有词: “土药,止药,今儿撒个明

早儿好了!”那伤疤第二天就凝结成一块土疤,过两

天果然好了。创伤有时候也发生在打梭的孩子们中

间,接梭人端着帽子一边看着空中飞来的梭棒,一边

倒退着想把梭棒接进帽子,可那梭棒正好落在头顶,

头上立即肿起一个杏核儿大小的疙瘩。旁边接梭人

急忙扔掉接梭棒的帽子,扶住同伴用手轻轻揉动疙

瘩,嘴里同样念念有词: “疙瘩…疙瘩散散,别叫大大

妈妈看见!”在同伴的抚慰下,挨了一梭棒的伙伴收

回准备要掉下的眼泪和鼻涕,又拿起帽子接梭棒了。

打梭棒比赛没有时间限制,一直打到太阳快落山了,

或一方感到输得“ 9 ”太多,再也追赶不上对方,就停

止比赛。赢方就会得到一定奖励。那时没有什么物质

可奖励,孩子们就发明了精神奖励: “嚎梭!”胜方累

计的“ 9 ”数减去输方累计的“ 9 ”数,剩余的就是胜方

赢的数。“嚎梭”有“长梭、短梭、鼻子梭、后兔儿蹬鹰”

等类型,根据“嚎梭”类型难易程度不同可减去一定

数量的“ 9 ”,一直嚎到减完为止。“嚎长梭”时赢家的

其中一人站在梭窝边,把梭棍用手使劲甩出去,一般

88

俪人·西部散文选刊

会甩出五六十米远,输方的一人从梭窝边开始,一边

嘴里喊着“长梭……梭……”一边跑出去捡回梭棍,

中间不能断喊。若接不上气喊断了,就得把赢方的一

人从喊断的地方背到梭窝边。“嚎短梭”是赢方在梭

窝边用梭棍把梭棒打出去,输方喊着“短梭……梭

……”把梭棒捡回来,打出去的距离较近,一般不会

中间断喊,而减去的“ 9 ”要少一半。“嚎鼻子梭”是赢

方把梭棒放在鼻梁上歪着头,输方站在旁边喊“鼻子

梭……梭……”。一直喊到赢方头困了坚持不住,梭

棒从鼻梁上掉下来为止。输方要是中间喊断,就得从

头再来。 “后兔儿蹬鹰”是赢方把梭棍拿在手里,双手

放在屁股后面,伸腿把梭棍使劲向后蹬,蹬到数米

外,输方喊着“后兔儿蹬鹰……鹰……”,把梭棍捡回

来。嚎梭是打梭中最热闹、也是接近尾声的时候,场

边晒太阳的老者、飞针走线的妇女皆围而观之。打梭

游戏随着最后一声冗长的嚎梭声结束。大家带着余

兴,三三两两走向巷道,各归其家。

过年那几天,跟着大人来村里亲戚家拜年的孩

子们也加入到打梭棒的游戏中来,临县临乡邻村的

都有,打梭的程序基本一样,但对打梭却有不同的叫

法。故乡平安县与乐都县相邻,亘古以来联姻联亲的

很多。特别是在交通不发达时代,联姻多以相邻村庄

为主,骑着驴马翻架山,也就一上午时辰,已走到另

一个县域,文化风俗已有较大区别。记得从乐都来的

孩子们把打梭叫“打尜儿”,听起来太俗气,我和伙伴

们老耻笑乐都的孩子们。后来对打梭棒做了一番研

究, “打梭棒”这简单的游戏活动可追溯到明代, 《帝

京景物略》记载:二月二龙抬头……小儿以木二寸,

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曰打

梭柭……清代满族则称这一活动为“打尜尜”,也叫

“打尜儿”。“打尜儿”在清代较为流行, 《帝京岁时纪

胜》载有当时的童谣: “杨柳青,放空钟;杨柳活,抽陀

螺;杨柳发,打尜尜;杨柳死,踢毽子。”

据说“打梭棒”是从宁夏传入西北各地的,是满

族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其说法也有确凿的史料考

证,因在明代、清代,宁夏为西北边防重地,史载:清

圣祖康熙三十二年( 1693 年)防葛尔丹“宁夏最为重

要”。二月,命内臣郎谈和阿南达、硕鼎等领京营兵驻

守宁夏。雍正三年( 1725 年)设立宁夏府。雍正年间

来到宁夏的满族官兵五千,连同家属、工匠共一万二

千余人……”从这一点可看出上世纪兴盛在青海河

湟谷地的“打梭棒”从宁夏传入,是有一定渊源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彩电、电脑、手机和电动玩具

替代了乡村往日的单调,打梭棒的游戏早已退出了

乡村文化的舞台,成为淡淡的乡愁,但孩提时代过年

打梭棒的情怀久久萦绕于心。

—— —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董得红,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人。中国林业文

联会员,青海省作协会员,西宁市作协第五届主席。曾任青海

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出版散

文专著《行走在江河源》《江河源拾韵》《绿意柴达木》《江河源

随笔》。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