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10284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高墩弄人物志/韩树俊

点击率:1754
发布时间:2022.03.23

消逝的小弄,消逝的人物,都成了小巷历史的故事,成了这个城市的记忆。

——题记


吴先生


20世纪50年代初租住在2号南厢房的是吴先生一家。

吴濂方(1910— 1960)东吴大学理科生,进修三门外语。祖上清朝为官,经历无数变故 ,到了吴濂方祖父这辈,除了位于苏州齐门弄的房产已无其他经济来源。而房产又经历了一场浩劫:当时的祖屋,前后多进,加上后花园,占了齐门弄(现齐门路南头位置)半边的大部分弄长。因多方欠债逼债紧迫,决定变卖此宅作为还债和维持生计之用。后来得知,是熟人白蚂蚁(即现今的房屋中介)联合其他奸商,乘人之危设下的圈套,这个所谓的“中间人”,拆卖了后花园的楠木水榭换得的钱竟可以支付全部的卖房款,他的精明和阴谋让他得到了整个吴宅。到了祖父这辈,家里已经穷困潦倒,后住在装家桥巷北侧的三间小屋还是租的。祖母相信学而优则仕的道理,再苦起码也要让男孩们去念书。除了长辈部分助力,吴濂方也是靠奖学金和打短工才分段把学业完成。

30年代中期,在沪上就职的吴濂方认识了自己日后的终身伴侣董小姐。

 “母上大人,我结识余姚来沪的董小姐已多时,想与董小姐完婚,特禀告母亲大人。”吴先生回苏州禀告母上大人。

孝子濂方见母亲愁眉不解,堂颜不悦,得知原来母亲是在为长子的婚事犯愁。没等母亲开口,他主动提出愿意推迟婚期,将筹办之款让家兄先办,了却母亲的一桩心事。而等他再创造条件操办婚事时,已经是十年以后的三十七岁了。

吴先生携吴师母全家搬进高墩弄,该是40年代末,解放前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吴濂方曾在上海姐夫的油脂贸易公司帮忙,因学的是理科,不善经商,和外国商人谈成的生意极少,原本公司下属要办一个工厂让他当技术负责人,后来因资金原因迟迟没有进展。姐夫为不浪费人才,便好不容易托人把他介绍到英国人在上海开办的电力公司去当翻译,待遇也不错,住华山路的一处小洋楼,上下班由公司专车接送。妻子的姐姐也说:“真是个千载难逢的美差呀!”

“我就是失业也不给欺诈中国人的外国人干活。”吴濂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还没有见过这么不明事理的书呆子。”姐夫无法理解,气得不行。事后,两人的关系也开始疏远,吴濂方失业回到了苏州。

解放前夕,一位正打算去瑞士定居的老朋友,非常欣赏吴濂方化学方面抱负,知道他已经有日用化工产品的生产,甲壳质的提炼,木材的干馏等几个项目的试验成功并正在筹划。老朋友邀请吴濂方一起到瑞士去创业,说肯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签证和经济都没有问题。

吴濂方跟妻子商量,说瑞士环境很好,是因为它没有受到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也没有参加过瓜分中国的侵略,但是如果到那边去,也是选择为外国人服务。看现在这个形势,国内解放已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等共产党执政,也要大力发展经济,这就肯定有为国家为国人出力的机会。相商后,婉言谢绝了好友的邀请。

吴濂方就是这样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国家振兴做点事。解放初期,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吴濂方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失业期间,他在高墩弄的租房里一边做化学实验,一边大量借阅国外的科技书籍,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他成了公园路的图书馆借书还书的常客,有时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有时在图书馆门前的报廊前透过那高度近视的眼睛看报,一站就是好长时间。在图书室,他搜索寻找国家建设可能用得着的技术资料,外文资料翻译出来可以换取稿费,贴补当时一家五口的生活。

吴濂方在建国前就翻译或合作翻译了数理化方面的专著《霍奈二氏代数学》二册及其《习题详解》四册,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另有应用方面的翻译书籍出版,如《无线电传影术》等。《无线电传影术》卓伯尔原著作,与刘同康合译,民国28年由世界书局出版,民国34年5月再版。全书有6个章节:分像之方法与原理、全部电视分像装置举例、无线电之发射与接收、电视接收机、电视画面之稳定法、电视之副作用。这在30年代的中国和世界,可谓是新兴科技。这些编著与译著,直至现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依然有出售。吴濂方并编著了当时的应用科普文章如《民众防毒手册》等。发明了一个叫日光灯启辉器开关,用了这个开关,就可以省去启辉器(即司达特,俗称跳泡),并在无锡安全电器厂生产过,此项小发明还得到相关部委的肯定和奖励,得奖金6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工人两个月的工资。

1955年春日的一天,“叮铃铃”,邮递员把自行车停靠在高墩弄2号的门口。“吴濂方,国务院给你寄的信到了!”吴濂方赶紧走到门口,接过一封落款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字样的牛皮纸信封。吴濂方曾经给国务院,中央部委,省政府等国家管理部门写信,毛遂自荐,提国家急需发展项目的建议,譬如石油的开采和提炼,因为他已经从外文版本的书籍中看到了具体的差距。他希望自己也能投身其中。可是,也许是个人的节奏没能和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发生共振,他一直处于在寻找舞台的状态。一份保存了67年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回信的原件,无声地彰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对党和政府的热爱与信任;也如春风细雨一般滋润了自50年代到跨世纪今天正在迈向新百年的几代人的心田:国务院直接给高墩弄居民回信,党和国家心系老百姓,这正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

微薄的稿费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一位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一家过着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窘迫。吴先生的子女如今还保存着吴先生在50年代初期与商务印书馆商议他的编著再印以获取稿费的来往信函,足见一个知识分子度日之艰难。

吴先生只得经常要向亲朋借钱甚至借米度日。一天,吴先生又是空着手回家。

“你就去城市贫民脱困救助机构让他们帮帮忙吧,这没有什么难为情的。”吴师母有时

看他空手而归心里也不是滋味。

“国家现在自己都很困难,我们家庭的困难也是暂时的,自己想想办法,就不要去麻烦政府了。”吴先生回答。

又有一次,吴先生又是空手回来,吴师母问人家不借吗?

“钱是借到了,但是看到街上敲锣打鼓扭秧歌,大喇叭里说给志愿军捐飞机大炮,老百姓都踊跃捐款,我……我也要尽一点心意。”原来,吴先生先是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将借来的小钱捐了出去。

“你做好事我不反对,自己饿肚子也习惯了,就是看看几个小孩一个个瘦得那样,真是不忍心啊!”善良的吴师母含着泪说。

在政府关心和朋友的帮助下,吴濂方先后做过教师和化工厂技术员的工作,但似乎都时运不济:代课老师呢,那是临时性的。南京一学院算当正式教师了,可才教了一年多竟解散了。

吴先生到南京一学院教书的时间并不长,但那段时间是一家人比较开心的日子。吴先生去了南京,1956年10月,高墩弄租房退了,吴师母带了4个孩子回慈溪余姚三七市董氏娘家去住。吴师母而今古稀之年的长女艾丽回忆说:《慈溪董氏宗谱》,是我姆妈祖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先祖是西汉儒学思想家董仲舒,到我外公已经是七十世孙。外公前五世太公在苏州办过慈善事业恒寿堂和清节堂。

大家闺秀吴师母在跟随吴先生最困难的日子都没有半句怨言,挺过来了。而今,来到自己家乡,先生在南京每月把薪水寄到三七市,又有母亲的悉心照顾,吴师母非常满足。这时候,大女儿艾丽10岁,大弟弟8岁,都进了当地小学读书,小曼丽5岁,小弟弟出生2个月,活泼绕膝。每逢寒暑假,吴先生从南京到余姚一家人团圆,其乐融融。但是好景不长,1959年初,吴先生精简回到苏州,吴师母带了4个孩子回到苏州,住到醋库巷吴先生的一个朋友家中。

化工厂算是吴先生的专业对口,吴先生也进过化工厂,但领导不尊重客观规律地瞎指挥,因意见不合他也干不下去了。正赶上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老朋友来邀请他组成所谓三人专家组合,到南浔棉纺厂去攻关,研究生产做炼钢工人穿的工作服的防火布,就是将厚帆布进行化学溶剂的处理后,遇到火红的钢花也不会燃烧,从而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所谓三人专家组,其实只有吴先生深入一线和工人师傅一起搞研发,其他二人就是坐办公室的,很少下车间,其中一人,类似于现在的经纪人。找吴先生人没有找错,防火布经过多次研制失败也终于成功了,达到设计要求也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吴师母说,很长一段时间没来信后,终于收到研究成功的好消息,可见吴先生真是一门心思把精力花到工作上去了。吴师母也深为先生的成功感到高兴。

吴濂方的长女艾丽、长子建国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本来是应该庆功授奖的好事,等来的居然是杀身之祸。也许是厂方在承诺兑现方面出了问题(这是后来从其中一位王姓合伙人的老婆那里得知的),经纪人出了一个坏主意,就是不干回家,想给厂方一点压力。但厂方以手续不清为由,通过公安机关将三人强制带过去,说是隔离审查,其实是解送到一个老教农场进行体罚教育。这突然的变故,令我父亲又气又急,气的是一贯客气的厂方会翻脸不认人,恩将仇报。经纪人显然没讲真话,和厂方到底发生了什么矛盾他一直蒙在鼓里。急的是,这不明不白的受罚不知要到何时,家里四个孩子幼小,为母的又是家庭妇女,没出去工作,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这一气一急,加上遭遇自然灾害之年,别说营养,就是三餐也少食,不久就得了浮肿病,后来肝脏又出了问题,又得不到治疗,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不到半年就撒手人寰。

吴濂方的生命止于1960年。他的故事也止于1960年。他建国前撰写、翻译、出版的科技书在下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继续在销售,他的品行和才华依然在他的后人和更多听过他的故事的读者中传诵,他的精神依然鼓励着今天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们。过世一个甲子后,吴濂方爱女艾丽、爱子建国回忆起这段心酸的经历,不无感慨地说:父亲的英年早逝,把生活的重担抛给了一个弱女子。母亲知道父亲的为人,也知道内中有冤情,厂方不该如此草菅人命,但是找谁说理去?找谁去要回公道?她不知道。只知道眼下最重要的,面对嗷嗷待哺的四个孩子,自己必须坚强地活下去,把孩子拉扯大。一个一心想报效祖国的旧知识分子就这样走了。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这顶梁柱塌了,是家庭的巨大损失,同时,这难道不是国家的一种损失?


赵一刀


高墩弄是东西走向,弄堂中部南拐的一条丁字形的小弄。

我们家曾经有过三个门牌号码,3号、8号、13号。

从十全街弄堂入口由西向东排门号,我家曾经是8号和3号。排8号时,从弄堂口剃头店的边门算起,一个个后门在高墩弄的门堂子都编入高墩弄的门牌号,这里包括剃头店隔壁的一个石库门,刘永昌家,汪乐英家,汪乐英家隔壁的一个大院,大院隔壁的赵先生家……这么排下来,我们家排号8号。后来除去了十全街、乌鹊桥弄房子后门的排号,直接从高墩弄的住房开始排号,我家就成了3号。

赵先生家原来是1号,打开一扇并不宽敞的小门进去,是一个院子。院子往里走,那就是他们一进一进的住房,大门在十全街,院子是他们的后院。这房子是祖传的。原本住滚绣坊24号,赵先生小辈说,可能是偏房,另外分一套十全街的房子,他们家外公1957年还是在高墩弄的房子里过世的,外公的姐姐未嫁,一直住在高墩弄。赵先生的祖上是个大人家。

赵先生在沪上某中学当数学老师,后来搬进1号的彭先生也在沪上当中学语文老师。是不是上下上海偶遇,一来二往,彭先生买下了赵先生院子靠东的一排房子,中间砌起一堵墙,另外开一个门堂子。于是,自1957年彭先生化了400元钱买下赵先生家部分房子自开门堂后,1号的门牌就搬到了彭先生的家门。我们家成为3号时,那是除去了桥弄、十全街那些后门的排号,从彭先生家1号开始。

赵老先生一直在沪上当中学数学老师,直到退休以后回乡。

数学先生人瘦,但炯炯有神,夏天一把蒲扇,手不离扇。赵先生头脑好,着棋好得不得了,江湖人称赵一刀,意为出手杀戮很重。

赵先生着棋并不讲究布局,但杀劲大。他着棋,香烟一根接一根,赢了,很得意,连抽几口;输了,香烟烧到手上了,哎哟哎哟,我没看见,重来重来!

木板棋盘上尽是烟灰,香烟也烧到手指上了。赵先生对着棋盘“噗”地一吹,烟灰飞扬,全吹到了对反脸上。顺手再把棋盘用手抹一抹,“再来!”

下棋的时候,5号里的朋朋也一直去的,还有赵先生的小儿子赵人倓,赵人倓家门口的王志强。王志强的父亲,就是弄堂口剃头店的小刘,剃头师傅。

王子强跟赵先生着升降的,输一盘呢,加一只棋子。

老头子香烟抽抽,跟他着棋是很大意的啊。

“你输了呀,输得很惨!”王子强说。

“输了吗?”赵一刀香烟烧到手上了,“哎哟哎哟,我没看见,我没看见。”

“你以后跑来不要叫他王志强,叫他王获。”赵一刀说,“你是七连输,输给我七盘,七盘王获。”

“三国里不是有七擒孟获吗?以后就叫你七擒王获。”赵先生又补充一句。

七擒孟获,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

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七擒孟获,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教数学的赵先生古典文学很好的。王志强就此被“七擒王获”的雅号所替代。

那天呢,几位棋友约赵一刀到怡园去着棋。怡园是棋友们着棋的好场所,在家里着,弄得烟雾腾腾不方便。

怡园垒石回环,岩洞幽邃,找一方僻静的亭子,石桌上平展棋盘,坐定,火柴擦出火花,赵先生点燃一支香烟,怡然自得地布局。今儿个棋友赵一刀竟然旗鼓相当,不分伯仲。继续,对峙,僵局,坚持……结果,赵一刀竟然输了一盘。

“赵先生,今天你不行啊!”

“赵一刀,今天这把刀怎么钝了呀?”

这个上午,赵先生竟连输三盘。

中午时分,棋友们说:“赵先生,对过朱鸿兴去吃面吧。”

“我不去吃。”赵先生一个劲地抽烟,“下午再来。”

下午。再来。继续。对峙。僵局。坚持……结果,赵先生又输了。赵先生中饭也没有吃,体力不支,眼睛一翻,晕过去了。掐人中,“要不要送医院?”“不要!”出怡园,叫三轮车,把赵先生急送高墩弄。这次是指定三轮车夫送高墩弄,十全街人多,扶进去难为情。

第二天,两位棋友拎了袋水果来看赵先生。

“中午饭也不吃,着棋着得晕过去,哪两个赤佬搭俚着的,真是该死!”赵师母说。

“是的,是的,格两个伍头,真该死,真该死!”两位棋友连连说。

“再来——”赵先生一声“再来”让一向温柔的赵师母朝他白了白眼乌珠。两个弟子目瞪口呆,半天也没有合拢嘴巴来。

真不知赵一刀是否就是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的民间棋圣。

赵先生身经百战,获胜无数。怡园的这次经历大家印象太深了,棋友们阅棋无数,棋艺也不一般。赵先生弟子中最厉害的要数赵先生的小儿子赵人倓和5号的朋朋俩。

赵呈倓棋艺有多高我说不上,那是听朋朋说的。朋朋象棋下盲目那是我目睹的。那天,朋朋半躺在我家的小床上,与我下了一盘盲棋。我走一子,告他棋怎么走,他闭着眼睛指挥我搬动他的子,就这样,你来我往,一句棋结束。朋朋继续躺在小床上,闭着眼睛,一五一十,把一句棋,你怎么走,我怎么走,复述一遍。

“你这个盲目怎么学的?”

“盲目不稀奇的。我跟在苏州市冠军、江苏省冠军边上看棋。他盲目,一个对5个人。”

“你还跟谁学过?”

“我初中的老师倪善时,是苏州市职工象棋冠军。他又下围棋又下象棋,围棋赢了,说‘我现在改围棋了’,输了,说‘我象棋是职工冠军’。”

不过,赵一刀的杰作不只在棋艺上,他几个儿子个个有出息。大儿子赵人俊,原来是东北阜新发电厂的总值班长,有权开机关机,责任重大。后来调到苏州望亭发电厂做值班工程师。再后来调任上海电力调配所所长兼总工程师。二儿子赵人伟下乡回城后在合金材料厂厂办工作。三儿子赵人健担任苏州孔雀电视机厂党委书记,孔雀电视机是80年代苏州轻工业四大花旦之一。小儿子赵人倓是苏州檀香扇厂厂长。几个女儿,或苏州卫校当老师,或部队复员,或农场回城在食品店担任总店会计。

子女个个都很努力,也有出息,与他们的父亲教育不无关系。

比起吴先生,赵先生一直有固定的工作直至退休,自家有一幢带小院的住房。他的日子相对悠闲些。赵先生用餐讲究,赵师母总是另外给他盛一饭一菜一汤,讲究营养。乐观豁达的赵先生大概把下棋也作为一种养生方法。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