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47342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那些与黄埠岭有关的记忆/胡秀红

点击率:1209
发布时间:2022.10.18

 在城阳地区,大部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小伙伴,都有过拣地瓜的经历,我们当地话叫倒地瓜。就是在秋后,地瓜收完后,再到地瓜地里翻拣一遍,把那些漏网之鱼找出来。小时候我们出门拣地瓜,首选之地就是离我们村几里之遥的黄埠岭。

黄埠岭是白沙河南岸一个不高的丘陵,是一个土石结构的单独山体,坡度比较平缓,远远望去,像个巨大的土堆。东黄埠、中黄埠、西黄埠三个村子的村名,就是依据它们在黄埠岭的不同位置得来。黄埠岭的最顶端有个烟墩,是自然形成的山崮,上面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年代久远,谁也说不清它是在哪朝哪代被使用过。烟墩的上面建有铁塔,应该是后来搭建的。一起来拣地瓜的小伙伴,爬上过铁塔。据他说,站在上面,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就连远处平地上走动的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古代,这个烟墩很可能就是一个简易的烽火台。

黄埠岭外缘的土地比较平整,也能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越往上,土层越薄,植被越稀少。山地水分蒸发快,需要大量水分的农作物在上面无法生长,只能种植地瓜等抗旱的农作物。黄埠岭上的地瓜黄白皮,地瓜瓤有面,有种栗子的香气,特别好吃。所以,来这里拣地瓜的人特别多。

我和黄埠岭的第二次交际发生在80年代后期。那时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觉得无法面对原来的老师和同学,所以选择在城阳二中复读。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复读,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城阳二中离我们村很近,骑自行车不到二十分钟就能到学校。我选择走读,周末可以帮家里干点活。城阳二中就在黄埠岭的东面,二中的西墙外有条小河,小河里流水潺潺,弯弯转转,最后流入白沙河。小河上有座窄窄的石桥,穿过小石桥,就到了黄埠岭的山脚下了。山脚下有一排红瓦灰墙的平房,是二中老师的宿舍,这些房舍和周围的农房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里面住的人是我们的老师。课堂上教授我们知识,偶尔也会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带我们回到家里,做顿好吃的给我们改善一下生活,当然,这种待遇只是极少数人才有,而我幸运地成为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个。

和同学再一次走近黄埠岭的时候发现,黄埠岭和记忆中的样子大不相同了,它竟然变成了一座花果山。山上修起了梯田,山下挖了池塘,沿梯田一片片种上了果树。苹果,梨,杏,山楂、樱桃、枣、葡萄等各种果树应有尽有。果树较小,树刚刚长成,就像我们一般还是群少年。树空里还间种其他作物,还种有我们这里少见的西瓜。此时刚刚开学,天气仍旧炎热,一个个滚圆翠绿的大西瓜,隐藏在瓜叶下;葡萄架下,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闪着幽幽的光,它们都在诱惑者我们。心想,西瓜要是老师家的就好了,可以就地砸开一个,一分两半,一人一半,坐在地头就啃完了。等消消饱,再摘一串葡萄,带回学校吃。以上都是心理活动,瓜田李下,我们还是有分寸的。再说,那时候水果还是比较贵的,不像现在这么普遍。不过,这次上山,还是颇有收获的,我们发现了这块世外桃源。课后,隔三岔五地就会溜出校园,来到这里,或树下背书复习,或闺蜜之间诉说一些小秘密,减压疗愈。偌大的果园,和我们一样正在成长的果树,给了我们许多心灵上的慰藉。

有一次,我拿了书,独自一人在小果林里游荡,碰上附近东黄埠村的大叔,他正在侍弄他的果园。我就问他:“大叔,我记得黄埠岭上种得最多的是地瓜来,怎么现在变成果树了?”大叔说:“这里改造了好多年了。最一开始是农业学大寨,在黄埠岭上开山炸石头,修梯田。还挖了好多水库池塘,存水,浇庄稼。镇上还组织我们劳动力,在地底下挖沟,下了水泥做的管子,一直通到月子口水库的边上,把水库的水引过来浇地。后来,上面又来了个‘退耕还果’的政策。组织人到全国各地统一采购树苗,然后再分给黄埠岭上有地的村庄,要在黄埠岭上种果树。当时镇上统一规划,划分区域,哪一片种苹果树,哪一片种梨树,哪一片种葡萄,都是有规定的,就连树坑都是统一划线挖的。现在果树都长起来了,你看,这些梨树和桃树都挂果了,能见着回头钱了。”大叔晒得黢黑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走到葡萄架下摘了一串葡萄,塞到我手里,说:“你是二中的学生吧,一定要好好学习啊,考上大学,就不用像我们这样整天泡在地里了。”大叔是看到我手里拿着的书了,他说的也是我父母重复了好多遍的话,这些话也是那个年代农村的父母们,对子女们共同的期盼。

黄埠岭应该是我的福地吧,我从它山脚下的城阳二中考上了大学,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之旅。

2000年前后,国家修建青银高速公路,征用了黄埠岭周围的部分土地。青银高速公路从黄埠岭的上空横穿而过,将黄埠岭一分为二。烟墩上的铁塔也随之被拆除。古老的烽火台的痕迹,随飞速而过的滚滚车流,变成了历史的印记。

随着青银高速公路的建成,黄埠岭的全貌也随之改观。后来国家提倡招商引资,筑巢引凤,黄埠岭周边建了很多合资厂。加上70年代中期就建起的22万伏的变电站,钢筋水泥的桥墩,高耸的电线杆和通向四面八方的输电线,取代了黄埠岭上的各种果树,黄埠岭变成了通向四面八方的中转站。周围的山地,也渐渐地荒芜了。

那些与青春有关的记忆里,黄埠岭的这一段是明亮的,它温暖着我走过了人生那段艰难的岁月。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