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455410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陕北娇子神府英杰——李智盛/刘信义

点击率:1307
发布时间:2023.01.06

1989年初,我被调到榆林地区煤炭公司开展运输业务工作,每月须去北京参加一次“三部平衡会议”(即由铁道部、交通部、能源部组织的运输计划协调调度会议),在此期间,我有幸又认识了时在国务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的李智盛主任。与李老的初次见面是在其家中,李老平易近人,热情健谈,才思敏捷,风度儒雅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交往的加深与密切,与李老不断了解、不断熟识,经过近三十年的往来,彼此早已成为对方的忘年之交,无话不谈。他对我的教诲让我没齿难忘,我对他的敬意也与日俱增,他的卓越功绩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终生铭记、永远学习。

一、刻苦求学、砥砺奋进,他是才高学深、建树不凡的学者

李智盛出生并成长在神木县沙峁乡石角塔村一户普通人家,战争年代,人们衣食无着,他经历过数次搬家,更曾经三次上学、三次辍学,然而,正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动荡的岁月,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力,铸就了他勤勉的上进心,使他的学识得到进一步提升,思想得到进一步洗礼。1941年,十六岁的李智盛便参加了八路军,身穿戎装却从未放下笔杆,在部队里担任通讯员,由于勤奋好学,积极上进,1942年他被选拔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深造,194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中共中央书记处,开始从事服务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大书记的文稿撰写工作,后又担任机要秘书直至1955年。在中央书记处工作的十年时间里,他得到中央最高领导人的言传身教,在文字功底、思想水平、品德修养、胸怀眼界等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1955年进入中央高级党校学习,系统地学习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基本理论体系。由于多年的勤奋学习,并受工作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得到领袖们的指导点拨,在党校学员中出类拔萃,毕业后就留校任教,次年升任讲师。1959年调到中共中央主办的唯一理论刊物《红旗》杂志社任编辑,成为我党理论宣传战线的得力干将。“文革”爆发后,李智盛受到冲击,被下放到河北农村的五七干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遭受百般磨难的环境下,他依然坚持学习,长期潜心研究经济理论,曾著有《发展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意义》《改旧创新》《革命责任心和责任相结合》《一项革命化的劳动制度》《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必须重视商业体制的改革》《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重大改革》《流通体制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改革商业批发体制发展城市贸易中心》《国家机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神木煤田开发管理制度的建议》《能源危机的现实与未来》《关于能源基地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认真搞好经济区域发展规划》等上百篇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理论文章和考察报告,发表在全国有影响的报纸和刊物上。1977年经邓力举推荐,他被调至国务院财贸领导小组任副局长,由于能力出众、工作出色,又被调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主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给国家最高决策者充当了参谋助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神府东胜煤田的开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智盛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而且注重实践,注重调查研究。他的诸多文章见地深刻,受到有关领导的密切关注,特别是经济管理的文章,针对性强,指导意义突出,体现了他学以致用、求真务实的风格。

二、运筹帷幄、建言献策,他是开拓能源、兴国建业的智者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李智盛身居要职,工作繁忙、日理万机的时候,也是神府东胜煤田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的时期。那时,榆林地区煤炭公司刚刚成立,根据业务需要,必须尽快组建企业自己的汽车运输队,以解决运输煤源上站转运火车的问题。当时国家物资紧缺,有钱也很难买到物资。公司派办公室主任王文泽和我去北京办理此事,时间紧、任务重,一时难以落实,我们很着急!正当一班人手足无措时,王文泽说:“当初咱们神木建玻璃厂,是李智盛主任帮助解决的物资和技术培训方面的困难,咱们不妨找找他,请他帮忙。”于是我们到李老家登门拜访,当我们说明来意后,李老没有丝毫推辞并表示:“你们年轻人能为家乡的建设这样辛苦,这个忙我愿意帮!”在他的引荐下,我们得到了国家物资部的支持,在国家物资储备库中为我们平价调拨了一批卡车(当时国家实行价格双轨制),既经济又实惠,给我区煤源外运解决了燃眉之急。

进入90年代中后期地方煤矿的产量不断扩大,加之遇上世界性金融危机,国家经济形势下滑,沿海省份好多企业关、停、并、转,能源需求大幅下降,造成煤炭大量滞销积压,矿区煤场到处发生自燃,损失巨大。煤炭经营难以为继,煤炭市场完全处于买方市场,为了找市场、寻销路,当时已经退休的李老又为我们想方设法,发动了他的朋友资源,写信引荐,最终得到北京市政府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刘海燕同志的支持,由时任榆林地区主管煤炭工作的副专员李涛带队,地区煤炭公司以及神木、府谷两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进京与北京市政府、市经贸委、北京焦化总厂等部门举行座谈,李老又出面请来刚从中纪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休下来的李正亭同志参加座谈会,并亲自主持座谈会,协调各方力量,促成神府煤进京的协议签订并付诸实施,及时有效地缓解了我市煤炭滞销的压力。

三、心系乡梓、情牵群众,他是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的长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李智盛在领袖身边工作了十余年,“上书房”里工作十余年,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中南海,他亲身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壮大。他耳闻目睹了人民领袖们的忧国忧民、胸怀全局的风范。李智盛出生在贫穷落后的陕北,深知家乡自然条件的恶劣和人民群众生活的艰苦。心系桑梓、报效家乡是他一生铭记在心的事。李老首先是个大孝子,父亲去世后,他把母亲从大山深处接到北京,和自己一起生活,并不宽裕的工资收入使他必须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他从不嗜烟酒,供养弟妹们上学读书,即使是在下放劳动期间,他也总是把母亲带在身边,尽心尽力照料,直至母亲去世。在家乡人的眼里,他虽然是个“大官”,但他更是一个家乡的“大孝子”。1981年2月,李智盛乘春节假期送母亲骨灰回老家安葬时,看到家乡还同几十年前一样贫穷落后,感慨万千。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深切地体察到群众的生活艰辛,这种情景深深地刺痛他这位游子的心。十余天的假期,他走访了县乡好多地方的干部群众,在与干部群众的走访交流中,他躬身倾听了大家的诉求,干部群众强烈要求开发神木煤炭的愿望非常高涨,认为党和国家应该重视革命老区建设。那时国家已经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速度很快,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东北等老煤炭基地可采资源急剧下降,亟需开发新的煤田。李智盛当时在国务院能源办工作,对国家的能源开发利用做过深入研究,对开发新的煤田,国家已有几个备选方案,如果能开发家乡的煤田,不但能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的局面,更能彻底改变家乡老区的落后面貌。第二天他就带着县上的几名干部到大柳塔实地察看了露天煤勘探现场,回来后他应邀参加了榆林地委、行署召开的有关会议,在会上,李智盛表态积极支持开发神府煤田,与会的区县领导深受鼓舞、倍感兴奋。在深入了解了家乡煤炭的赋存情况后,李智盛一返北京就联络在京工作的陕北籍老干部郭洪涛、李正亭、柳岁年、谢宏胜、王兆相等一起大力宣传开发神府煤田的战略意义,首先促成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媒体的采访报道,扩大了煤田开发宣传,又千方百计向中央建议,终于促成了赵紫阳总理、李鹏副总理等领导人到神府东胜矿区的考察,并多次陪同参与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1982年3月,李智盛认为煤田开发时机已经成熟,毅然亲自上书赵紫阳总理,得到赵总理的重视,赵紫阳总理批示:“此意见可在长远规划中解决(同开发准格尔煤一起考虑),请宋平同志参阅”。从此,神府煤田的开发进入了国家最高决策层的规划大盘中,紧接着,国家有关部门做了一系列可行性研究,神府煤田开发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李智盛为神府煤田的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煤田的大开发建设带来了煤产能的大提升。为了解决煤炭的外运,李智盛又开始做工作、提建议、打报告,促成了运煤铁路专线和多条出境公路的上马修通。还给地方煤炭企业建议并提供直接帮助,组建了多家煤炭汽运车队,形成地方煤炭企业产、运、销一条龙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地方煤炭企业的产销量。

1985年李智盛到佳县考察,时任佳县县委书记许俊汇报说:当年阻挡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大军的黄河天堑现在成了制约佳县经济发展的天堑。李智盛听了特别难受,当场表示会向有关部门争取解决大桥的建设资金。为此李智盛回到北京专门找了田纪云副总理,田纪云副总理亲自批了500万元作为佳县黄河大桥建设专款。使佳县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天堑变通途,大桥的建成连通了佳县人民的致富路。

神府煤田的开发给陕北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一组数字来说明:1980年榆林地区全区的生产总值4.111亿元,人均178元;地方财政收入2469万元,农民人均60元,产煤108万吨。到2012年,全榆林市生产总值2769.22亿元,财政收入66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781元,原煤产量3.2亿吨。其中神木县:生产总值1003.89亿元,人均22万元,地方财政53.56亿元,农民人均12537元,原煤生产2.03亿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排26位,位居西部第一;府谷:生产总值450.52亿元,人均17.2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7.4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783元,原煤产量6922万吨,兰炭595万吨。现在,神府煤田的优质动力煤销往华东、华南、华北、西南的许多地方,市场覆盖面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煤炭产业带动发展起来的电力、化工、陶瓷等行业成为陕北老区的重要产业,其他工业门类产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加上迅猛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70万人。榆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勤劳智慧,更离不开为煤田开发策划奔走、统筹协调的李智盛等老同志、老领导们的倾力支持。

李智盛是一位胸怀全局的智者,他不仅关心着家乡的事业,同样关心着全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在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期间,亲自参与调研和处理解决过一些省区遇到行业发展和改革的难题,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诸如1982年2月,根据上海、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12省市的反馈意见,通过他亲自协调,组建了中国丝绸公司,对全国的丝绸产业进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发展蚕丝生产使古老的丝绸焕发青春;1981年国家海关在广东查获了大批走私车辆,广东省对此事拿不准,后找到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李老亲自参与处理,给广东省挽回重大损失;80年代初,中央对甘肃省大型企业实行的改革政策,使得地方对中央的意见很大,在李智盛协调下,中央和地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从而化解了矛盾,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

现在李智盛老人已经93岁高龄,但他仍然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关注着民生大计,尤其是关注家乡煤炭产业的发展,每次见到家乡人总要询问相关情况,30多年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让他深感欣慰。他为神府东胜煤田的开发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正如《榆林人物传》对他的评价:神府煤田的开发、榆林神木经济的发展,李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榆林老区人民今天的富裕幸福生活,李老功不可没,说他是老区人民的“大孝子”,一点也不为过。他的功绩永远载入榆林史册。

李智盛老人生在战争年代,成长在领袖身边,工作在核心岗位,有着鲜红而光辉的人生历程。他知识渊博、气度非凡,虽然身居高位,但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官架子,与他交往,如沐春风。他心怀坦荡、豁达大度、不图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把每项工作都当成是党对自己的考验,认真辛苦,有始有终,对待生活从不讲究,即使下放到农村劳动,也能随遇而安、埋头苦干。他意志坚定、不屈不挠,一生坚持学习,笔耕不辍,他的文章和诗词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除了博览群书外,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厚,苍劲有力,浑然大气。他兴趣爱好广泛,拉二胡、下京棋、游泳等也是他的专长。

2011年,李老身患恶疾,动了两次大手术,几乎失去了吞咽功能,无法进食,靠推注营养液维持生命,但他依旧保持乐观心态,谈笑风生,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现在虽然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但他思维依然敏捷,每天靠收音机获取新闻信息,关心着国家大事,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奉献是他一生最大的理想。用他1968年春所作的一首诗《最高峰》来用以总结:少小从戎即乘龙,扶摇直上最高峰。人间春色一览尽,万里风云入我胸!

我衷心地祝愿李智盛老人健康长寿!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